王菲 不介意 春晚 以前,李健应该算是比较小众的歌手,但他依然拥有一帮忠实的歌迷,这其中就包括那个大牌。春晚后,他的《传奇》上了搜索榜,他被不停地问起关于王菲的话题。
李健 本报记者 郭延冰
自从春晚后,李健的歌曲在网络上的搜索量就逐渐提高。本报记者 郭延冰 摄
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明星艺人往往会有两个极端的表现:要么是极度职业化,面对媒体总有一套听上去很美的说辞;要么就是趾高气扬,一副“我最红我怕谁”的样子,显得不那么好接触。李健显然和这两种类型的艺人都离得很远,给人的感觉有点疏离,但又不那么刻意,让人觉得如水的君子之交一定会经常出现在他周围。
去年年底,李健发行了新专辑《音乐傲骨》,音乐上保持着他的一贯风格———悠远但不失旋律性,却被淹没在港台式工业化的包装中,一直不温不火。春节后的李健曝光度很高,有一点“咸鱼翻身”的意思。不过外人怎么看,李健身上的淡然和敏感兼备的气质从来就没有变过。
被称男版王菲不介意
春晚以前,李健应该算是比较小众的歌手,但他依然拥有一帮忠实的歌迷,这其中就包括那个大牌。春晚后,他的《传奇》上了搜索榜,他被不停地问起关于王菲的话题。对于这样的状态,他抗拒过,厌恶过,但他也慢慢开始接受。究其原因,任何一个歌手,恐怕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熟知吧。
最近接受媒体采访,谈王菲谈得比较多,一开始的时候挺反感的,不过最近也想开了。因为我仅仅是她的好朋友而已,我又不是她丈夫,我也确实讲不了那么多东西。但王菲是一个好歌手,能够通过王菲的推荐让更多人喜欢我,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事。
王菲的音乐我一直也都很喜欢,最喜欢《天空》那张专辑。好多人说我的歌和她的不少歌的旋律走向挺像的,我自己倒觉得是我们俩的声线很像,唱歌的方式很像。网上有人说我是男版的王菲,我也能接受,因为我们唱高音都不是喜欢很响很亮那种方式,更多的是突出一种遥远的意境,都不喜欢喊着唱歌的方式。
没写过应景之作很骄傲
很多人善于改变和迎合,哪怕会失去自己的初衷和梦想,哪怕会失去自我。这一点,在娱乐圈体现得尤为明显。而“坚持”也逐渐变成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,李健似乎也算是这其中的少数派吧。2002年,他离开水木年华,敢于从零做起,原因就是和伙伴的理念不合,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。
去年年底的专辑封面上有“坚持北路”的路标,曾经引发了歌迷的一些猜测。事实上,“坚持”已经是我现在不愿意再多说的一个字眼了。也不是嫌这个词做作,因为我觉得我坚持的事已经完成了。我坚持了八年也好,九年也好,今天已经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了,就不需要再坚持了。坚持是因为当时你得不到所谓的那种广泛的认可和别人的接受,但今天你得到了。坚持是源于热爱,倒不是说要和别人相磕,抵抗。我可以很骄傲地说,我没有写过应景之作、口水歌什么的。我觉得坚持是一定的,坚持可能有好结果,但不坚持是一定是没有好结果的。
我的个性就是市场
李健加入金牌大风后,也有歌迷曾担心,怕工业化程度极高的港台公司会打磨掉李健音乐的独特性,或者会让他因为市场而变成商品货架上一模一样的产品。李健似乎没有这样的担心,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性化标签,也知道现在是一个贩卖个性的时代。
这两年我一直在反思,内地为什么有好多音乐人都是台湾人给做起来的?我觉得内地的音乐公司越来越短视,他希望培养一个人就能够迅速的立竿见影赚到钱,得到回报。反而台湾的公司会专心地培养你很多年,有一种渗透的机制在里面,但不会干预我的创作,包括我现在的公司金牌大风。同公司的艺人许巍也是台湾人做红的,而不是内地的。
这是一个开始进入个性化的时代了,台湾公司之所以签你,是因为你有个性,你的个性保持住了,你才有市场,才有商业。这个要磨没了,你就跟其他人一样,干吗要签你?人们是因为你跟别人不一样,才会喜欢你,接受你。你要跟别人一样,你就毫无价值。
相信宿命不规划未来
从哈尔滨三中到清华大学,李健应该算是歌手中的好学生吧。但他不像有的人总是把“高知”这个词挂在嘴边。人们笑谈如今是满街“海龟”的时代,就知道学历不再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儿。李健对此也很明了:人生经历、敏锐的内心在唱歌这个文艺的事情上才是更重要的财富。
我一开始是为了逃离事业单位的压抑才决定走上音乐道路的,音乐带给我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,还是精神上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单位(清华毕业之后分配到的广电总局)所给我的,在那种单位里工作毫无成就感。
新专辑里有一首歌叫做《圣洁之光》,别人说这首歌有宗教意味,其实我是想写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,有所乞求的一个场景。因为歌里一个声音特别高,一个声音特别低,两个不同的调在一起,以此营造出一个对话的感觉。这首歌里还蕴含着一个“人生像一天般完整”的意思,一天有早晨、中午、黄昏,人不需要活得太老,只要有一天般完整也是美妙的人生。
我是一个宿命的人,我从来不规划未来,我只看重今天和眼下。我愿意调节自己,当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,我愿意退一步想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(口述:李健)
李健的文艺生活
我春节期间在家看了U2的波诺写的回忆录,想看一看他是怎么保持对艺术的敏感状态的。最近看的小说里,三岛由纪夫的书和迟子建的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印象比较深,后者写鄂伦春族的事,让我想起我的家乡。
我的音乐有三个来源:古典音乐、欧美唯美摇滚乐和一点点民乐。古典音乐里以前最喜欢肖邦,不过现在觉得肖邦太浪漫,太让人沉郁了。我现在更喜欢俄罗斯的拉赫马尼诺夫、柴可夫斯基等,而最喜欢的是舒曼,既有优美的旋律,也有严谨的古典乐派的感觉。平时还是看古典音乐演出多一点,只看自己喜欢的演奏家,比如王健的大提琴、郎朗的钢琴,每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也都会去看。
摇滚乐方面,我不喜欢太燥的东西,老觉得燥的东西没有技术含量。中国摇滚乐最大问题就是动机特别好,一张嘴唱就不行。比较喜欢的是万晓利、钟立风那些安静的东西。
本版采写/本报记者 康沛
该页面还没有任何评论,赶快占个沙发吧!